台灣約有十八萬名失智症患者,迄今僅三萬三千多人領得殘障手冊。醫師估計,我國可能有超過五成、約十萬名失智患者未獲正確診斷,呼籲政府提出具體措施,讓隱藏性的失智症患者能及時獲得診治。

 

約10萬患者 未獲正確診斷

 

拿起口琴,八十七歲的王老先生悠悠吹著「望春風」。王老先生去年六月經診斷確認罹患輕度失智症,吹口琴是他接受藝術治療後才學會的新技能。王太太回憶先生剛發病時,短短五分鐘的回家路程,他走了四十分鐘才到達;冰箱裡的咖哩塊,他當成巧克力吃掉。王太太原本以為先生故意跟她作對,後來才知道是他生病了。

 

現在雖然沒有服用藥物,但靠著特意安排的畫畫、音樂等藝術治療課程,連醫師也稱讚王老先生維持得很好。

 

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指出,失智症患者愈早期就醫、愈多參與社會活動,維持在輕度的時間愈久。不過,今年度剛出爐的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,即便在高所得的先進國家,也只有二十%到五十%的失智症個案被診斷出來。

 

早期易被當成憂鬱或躁鬱症

 

長庚醫院北院區失智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,失智症患者早期時常被診斷為憂鬱症或躁鬱症,再更進一步退化到中度後,才會被診斷為失智症。

 

除了現有的乙烯膽鹼?抑制劑類藥物,由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克拉夫特與同事完成,發表在《神經學檔案》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,每天往鼻腔噴一點胰島素,可能也有助於改善輕度至中度阿茲海默症患者,以及出現遺忘型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。

 

研究發現,這類患者使用胰島素後的整體認知功能有改善。徐文俊表示,該試驗已經進行兩、三年,這類鼻噴劑劑量低,一般認為不會造成低血糖危機,可望成為另一種治療選擇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立即購即期品專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